立即注册|忘记密码?

武汉论坛

查看: 573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以和为贵

[复制链接]

6

主题

6

帖子

68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68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20-11-16 14:26:0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正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孟子说:君子之所以异于常人,便是在于其能时时自我反省。 即使受到他人不合理的对待,也必定先反省自身,如:我是否做到 仁的境界?是否欠缺礼节,否则别人为何如此对待我呢?等到自我 反省的结果合乎仁也合乎礼了,而对方强横的态度仍然未改,那 么,君子又必须反问自己:我一定还有不够真诚的地方。再反省的 结果是自己没有不够真诚的地方,而对方强横的态度依然故我,君 子这时才感慨地说:“他只不过是个荒诞的人罢了,这种人和禽兽 又有何差别呢?对于禽兽根本不需要斤斤计较。”
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,有人的地方自然有矛盾,有了分 歧,不知怎么办,很多人就喜欢争吵,非论个是非曲直不可。其实 这种做法很不明智,吵架伤和气又伤感情,不值!不如大事化小小 事化了。俗话说“家和万事兴”,推而广之,人和也万事兴。人际 交往中切不可太认死理,装装糊涂于己于人都有利,善于变通的人

会选择“以和为贵”的方式来为人处世。
亊实上按照常情,任何人都不会把过去的记忆像流水一般
地^,就雜麵紐,人们树会抓獅深睛件,甚至 会终生不忘。当然,这臟鮮正常之举。祕賊,怨恨会随 时随地有細报。舰,为了避免招測人的繊或者少得罪 人,一个人行事需小心注意。《老子》中据此提出了以德报怨” 的思想,孔子也曾提出类似的话来教育弟子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 德”。其含义均是为人处世时心胸要豁达,以君子般的坦然姿态
应付一切。
《庄子》中对如何不与别人发生冲突也做了如下阐述。有一 次,有一个人去拜访老子。到了老子家中,看到室内凌乱不堪, 感到很吃惊,于是,他大声咒骂了一通扬长而去。翌日,又回来 向老子道歉。老子淡然地说:“你好像很在意智者的概念,其实 对我来讲,这是毫无意义的。所以,如果昨天你说我是马的话我 也会承认的。因为别人既然这么认为,一定有他的根据,假如我 顶撞回去,他一定会骂得更厉害。这就是我从来不去反驳别人的 缘故。”
从这则故事中可以得到如下启示:在现实生活中,当双方发生 矛盾或冲突时,对于别人的批评,除了虚心接受之外,还要练成毫 不在意的功夫。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多了,因此,一定要 心胸豁达,有涵养,不要为了不值得的小事去得罪别人。而且生活 中常有一些人喜欢论人短长,在背后说三道四,如果听到有人这样 谈论自己,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人。只要自己能自由自在按自己的方

式生活,又何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呢?
从前,有一对圣人兄弟名叫伯夷、叔齐,二人互相推让王位, 退隐到山林里,最后饿死了。还有一位商朝的宰相伊尹,也很著 名。孟子把孔子、伯夷和伊尹三人的人生观加以比较后,他说: ‘‘不同道。非莫君不事,非其民不使;治则进,乱则退:伯夷也。 何使非君?何使非民?治亦进,乱亦进:伊尹也。可以仕则仕,可 以止则止,可以速则速:孔子也。皆古圣人也。吾未能有行焉。及 所愿,则学孔子也。”
孔子、伯夷、伊尹三人,各有不同的人生观,但都能坚守仁 义,所以孟子认为他们都是圣人。换言之,只要能够忠实地坚守原 则,那么釆取什么手段、方法都无关紧要。
这种处世态度对生活中的人们很有借鉴意义。人们往往因为别 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应对态度与己不同,因而排斥对方,认为唯有自 己才正确。其实,只要能够遵守做人的原则,那么采取什么生活方 式都无所谓。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在生活方面处处和自己一样,或 是事事如己愿,这是极不现实的,如果能认清这个道理,人的心胸 就会豁然开朗。圆融变通为人,就会允许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存在, 这样的人才是受欢迎的人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